“数字敦煌”推动交流******
【案例展示】
“数字敦煌”推动交流
敦煌研究院院长 苏伯民
为实现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、永续利用,20世纪90年代初,敦煌研究院提出“数字敦煌”的理念,探索运用计算机技术和图像数字技术,再现和保存珍贵敦煌文化艺术。历经30多年的发展,目前已建立起一整套文物数字化采集、加工、存储、展示等的关键技术体系,形成了数字化摄影采集、洞窟三维重建、洞窟全景漫游等海量数字化资源。
2016年,“数字敦煌”资源库上线,实现了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和全景漫游节目全球共享,目前访问用户遍布全球78个国家,累计访问量超过1680万余次。“数字敦煌”资源库成为面向全球传播敦煌文化的重要窗口和品牌。
敦煌石窟是丝绸之路多元文明互鉴共融的结晶。借助互联网平台和技术,“数字敦煌”推动了各国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,增进民心相通,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、共同创造数字时代新型文化文明成果作贡献。
(光明日报记者 王禹欣、陈海波整理)
《光明日报》( 2022年11月09日 10版)
黑龙江肇东市冬捕节开幕 千米大网拉出万斤鱼******
中新网绥化1月10日电 (记者 王妮娜)1月10日,“2022黑龙江冷水鱼·冬捕季”肇东市大似海第九届渔猎冬捕文化节盛装开幕,国内数百名游客齐聚肇东市,看千米大网冬捕万斤鱼。
当日,一年一度的肇东大似海渔猎冬捕活动开网,大似海鱼种场位于松花江北岸的涝洲镇安乐村,水域面积3000亩。在当天的活动现场,渔民们一大早就到了渔场中心区,这是大鱼集中的区域。确定好捕捞位置后,渔民们凿冰铺网,下网捕鱼。伴随着祈愿冬捕平安,多出鱼、出好鱼的祭湖醒网仪式后,十几名渔民排着队吆喝着将大网缓缓拉出冰面,一条条身上泛着水雾的鱼从水中出网。
国内数百名游客齐聚肇东市看冬捕。 肇东市委宣传部提供此次冬捕活动的“鱼把头”孙海宽说:“因为鱼冬天冬眠不进食,冬捕的鱼鱼肉口感非常好,比夏季的鱼吃着好吃。当天下了1600米网的大眼儿网,早晨6点多下网,10点钟收网,预计今年冬捕捕鱼量能达到30万斤,是个丰收年。”
现场,国内游客站在冰面上,看冬捕,也可以在现场看东北大秧歌、品尝现场的大铁锅炖鱼。“我是从湖北来这里的亲戚家过年,赶上冬捕,第一次看冬天捕鱼,太壮观了,大铁锅炖鱼也是非常好吃。”来自湖北省的刘奇滨说。(完)
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,9语种权威发布 |